在 “雙碳” 目標的引領下,綠色環保理念正深度融入餐飲承包管理行業,一系列創新舉措如雨后春筍般涌現,從食材供應鏈到食堂運營全流程,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活力,重塑團膳服務格局。
綠色采購,縮短食材 “碳足跡”
食材采購環節,餐飲承包企業積極踐行綠色理念。多地企業優先與本地農戶、有機農場建立長期合作,某大型餐飲承包集團已與超 200 家本地供應商簽約,本地食材采購占比從 30% 提升至 65%,大幅減少長途運輸產生的碳排放。同時,對供應商嚴格篩選,要求提供綠色認證、農殘檢測報告,確保食材源頭綠色安全。如在華東地區,一家承包企業為降低肉類采購的環境影響,引入 “碳標簽” 系統,優先采購碳排放量低的禽畜肉,推動供應鏈綠色升級。
節能設備,打造低碳廚房
廚房作為能耗 “大戶”,正加速向低碳轉型。不少企業斥資升級設備,智能節能爐灶、高效油煙凈化系統成為新標配。智能爐灶能精準控溫,根據烹飪需求自動調節火力,相比傳統爐灶節能 35% 以上;新型油煙凈化器采用靜電吸附、光催化分解等技術,凈化效率達 98%,顯著減少廚房廢氣排放。此外,部分企業安裝余熱回收裝置,將烹飪產生的余熱轉化為熱水或電能,用于食堂日常運營,實現能源梯級利用,降低運營成本。
環保包裝,告別 “白色污染”
隨著環保意識提升,一次性餐具逐漸退場。餐飲承包企業紛紛選用可降解、可循環的環保包裝材料。從植物纖維餐盒到竹制餐具,從紙質吸管到可回收塑料袋,環保包裝正全面覆蓋食堂外賣、打包服務。某高校食堂承包方取消一次性餐具后,每日減少白色垃圾約 300 千克;企業食堂推行 “自帶餐具返現” 活動,鼓勵員工減少一次性餐具使用,參與率達 80%,有效降低包裝廢棄物對環境的壓力。
廚余處理,實現資源再利用
廚余垃圾處理也迎來變革。部分先進企業引入智能化處理設備,通過微生物發酵、脫水烘干等技術,將廚余垃圾轉化為有機肥料、生物燃氣。在北京,一家企業食堂安裝的廚余垃圾處理設備,每日可處理 1.5 噸廚余垃圾,產出約 150 千克有機肥料,用于校園綠植養護、周邊農田施肥,形成 “食物 - 肥料” 的生態閉環。一些地區還建立廚余垃圾回收網絡,餐飲承包企業與專業回收機構合作,規范收集、運輸、處理流程,提升資源利用率。
行業專家指出,綠色化創新已成為餐飲承包管理行業的核心競爭力。未來,隨著技術創新與政策推動,行業將構建更完善的綠色運營體系,為企業、學校、醫院等機構提供更環保、高效的團膳服務,助力全社會綠色低碳發展。